来源:何国声

近年来,规模化养猪改变了以往农民个体、单一、小规模的饲养模式。饲料的工化、母猪生产的工厂化和密集封闭的良好饲养环境是规模化养猪的三个主要特点。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密集封闭的良好的环境,寄生虫病已经成为规模化养猪的重要疾病之一,寄生虫的严重感染可引起生长猪的消瘦、贫血、饲料报酬下降、流产,甚至死亡,寄生虫病造成养猪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猪场直接产值的8%左右,我国每年因猪寄生虫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之巨。每年国内和全球用于控制寄生虫病的药物占兽药销量的30%~40%,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到寄生虫病在养殖业中的重要性。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和推广应用,广大专业养殖户已经把对寄生虫病防治作提高到了日常管理和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的日程上来。一些主要用于规模化养猪的驱虫药物和各种防治方法也在市面流行。对此,我们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换一下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控制方法和药物中的几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控制寄生虫危害的基础是什么?

  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对危害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的主要虫种和优势虫种、发育发展规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与饲养环境变化的关系、甚至与社会的关系调查等。

  在常规的饲养条件下,单一农户养了一窝猪,寄生虫病防治还上不了日程。进入规模化饲养后,相对密集封闭的饲养环境,良好的环境等都是有利于寄生虫的繁殖传播,交错感染、重复感染使寄生虫病对规模化养猪的危害性显著增加,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规模化养猪生产程序和确保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之一。

  当然,生态环境的变化,使一些生物源性的寄生虫病对规模化养猪危害性显著减少。一些土源性寄生虫已经逐渐成为危害规模化养猪的优势虫种。猪疥螨、猪蛔虫、猪鞭虫、兰氏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和艾美尔球虫等几种寄生虫是危害规模化养猪的寄生虫虫种。但是,不同的地区和饲养方式条件下就不一定相同,如在海南省猪蛔虫的感染率就很低。

  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的控制工作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等方法将这些寄生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对养猪生产产生影响。

  2、规模化养殖寄生虫病控制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寄生虫的控制和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由所不同。“带虫免疫”、“自愈”和“成熟前驱虫”是我们始终遵守的原则。在控制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时过分强调对体内外寄生虫的“净化”,驱虫不适时机或采用一年两次的驱虫模式都是不可取的,有时方法不当,实施时机不当,不仅不会减少寄生虫病的危害,反而会扩大污染,严重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3、规模化养猪控制寄生虫病药物和剂型应该如何选择?

  目前国内用于控制规模化养殖寄生虫病的药物常将咪唑类药物(如阿苯哒唑、芬苯哒唑、奥芬哒唑、丙氧咪唑等)和伊维菌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混合使用。它们的结合对驱除规模化养猪的猪疥螨、猪蛔虫、猪鞭虫、兰氏类圆线虫、食道口线虫等几种寄生虫的成虫和幼虫的效果都很确实。

  药物的投给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规模化养殖的显著特点之一“饲料生产的工业化”,将药物按一定比例添加,利用工业化条件,搅拌均匀后使用。据我们调查,这些药物制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药物中咪唑类药物或伊维菌素含量过大或过小;

  (2)药物中咪唑类药物和伊维菌素的配比不合理,至少不优化;

  (3)国内抗寄生虫原料药物“真正质量”的不合格;

  (4)为了强调药物功能的多样性,不合条例机理或任意猜想式地添加了一些药物,如为了防治猪球虫添加了地克株利;为了达到控制猪舍蚊蝇目的,又添加了环丙胺嗪等。药物可以达到治病目的,同时也会对动物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特别是任意或不合理添加药物,反而会影响猪只的繁殖、生长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4、规模化猪场如何选择控制寄生虫病的时机?

  目前国内提倡的畜禽驱虫方式大都与常规的疫苗防疫同步,即“一年二次”。我们觉得随着饲养模式的改变,“一年二次”驱虫的选择不管在规模化养殖或散养方式中不可提倡。

  寄生虫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生物物种,同样存在在自然界被“消灭”和顽强“生存”的一对矛盾,尽管寄生虫相对其它生物物种十分脆弱,但是它可以通过惊人的繁殖力、简单的生活史和卵壳(鞘膜)对外界的顽强的抵抗力,使得它们在地球这个大环境中生存进化。当寄生虫接到一个要从动物机体被清除的“信息”后,它们就会超常数量地排出虫卵,以保存它们在自然界生存的地位,特别是成熟了的寄生虫,它们具有极强的繁殖力,超常排出的成熟虫卵又会造成对其它动物的危害。只有当虫体没有达到成熟和具备排出可以孵化的成熟虫卵时驱虫,这时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驱杀。“成熟前驱虫”的意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其实这也不难做到,对一个规模化猪场实施寄生虫病防治计划的前期必须安排1.5~2个月实施一次驱虫,使排出的虫卵不能成熟、缺少再感染力。尽管密度大了一些,但是效果,特别是对整个计划的实施效果确实。

  “规模化养猪的母猪生产工厂化”特点可以被利用提高养猪寄生虫病防治效果和减少药物、人力的消耗。利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优化我们的防治计划。在母猪分娩前28天,进行驱虫后进入消毒干净的分娩舍,为将出生的仔猪准备一个相对干净的外部环境,这样对1头母猪实施的效果等于对一窝近20头仔猪的结果;在仔猪断奶后进行驱虫后再进入消毒干净的育肥舍,可以第二次创造相对干净的外部环境,这样1头20千克左右猪的效果与1头200千克体重猪的结果是相同的。这就是“事半功倍”的实例。

  5、如何防范抗寄生虫药物引起的产仔率下降?

  阿苯哒唑等苯丙咪唑类药物可以影响DNA的合成,对线虫、吸虫和绦虫的幼虫和成虫都有高度杀灭作用,同时对虫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大白鼠的LD50为8OO毫克/千克,犬等LD50为4OO毫克/千克,但是当药物浓度达到30毫克/千克时对公畜的精 子和母畜的卵子就有伤害和致畸作用,从而可以减少母畜的产子率。

  对市场上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了不少用于规模化养猪寄生虫病控制药物存在一个通病,为了片面追求驱虫效果,其中采用的苯丙咪唑类药物,用法不规范,用量不规范,有的使用剂量增大了6~10倍。苯丙咪唑类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对寄生虫虫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同样对母猪的胚胎和公猪的精 子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有人做过药效跟踪试验,发现某一驱虫药物使用后,公猪的精 子存活率可以下降5%,以此推算,母猪的胚胎的损伤同样也不会小于5%,这样可导致产仔率下降应该在25%。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性损失。在中国养猪业每减少1个百分点,就等于少养猪1000多万头,也就是少产猪肉70多万吨。

  6、如何对环境中的寄生虫“消毒”?

  环境中的寄生虫和寄生虫虫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感染源,可以讲至今还没有一种抗寄生虫药物有着真正意义上的“杀灭”虫卵的作用。因此,我们除了对粪便和排泄物等采用堆积高温发酵杀灭外,可以采用“守株待兔”的策略控制环境中的寄生虫和寄生虫虫卵的危害,对环境和用具喷洒有机磷、氯菊酯和阿维菌素溶液等(当然缓释的效果更佳),当幼虫孵化出壳后遇到这些药物就会死亡。为什么饲料中的药物要连续添加一段时间,或者动物驱虫药物经常要采用缓释剂形式,也是这个道理。

  7、如何解决对不同生长阶段猪只的药物添加量问题?

  抗寄生虫药物的剂量一般都是按体重来计算,但是同样体重的猪在不同饲养阶段的采食量是不同的,如一头母猪在空怀、怀孕和哺乳等三个阶段,根据生产需要,它们的采食量显著不同。因此药物添加量按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量计算的话需要一个校正系数。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仔猪、育肥猪︰泌乳母猪︰空怀母猪、公猪=l︰1~2︰2~3,以确保驱虫效果。

  8、如何通过控制“外来”寄生虫来保障、巩固防治效果?

  寄生虫病对规模化养猪尽管危害严重,我们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药物及药物剂的筛选和研制、充分利用规模化养猪的分品种饲养和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贯彻“成熟前驱虫的优化方案”是比较容易得到控制的。难度比较大的是要长期有效控制寄生虫对规模化养猪的危害和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常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如何有效控制引进的猪的寄生虫病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做好对不同饲养区域换交或新引进的猪在混群前进行有效驱虫,新的寄生虫就“钻”不进来了。
 

  9、如何有效控制猪舍中的蚊蝇?

  猪舍中大量的蚊蝇不但骚扰猪的生长发育,而且是许多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病的传播者。

  目前可以采用有机磷、氯菊酯和阿维菌素等溶液喷洒,也有在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等来控制的。我们正在研究用环保、绿色和无污染概念的生物技术进行蚊蝇有害控制的研究,包括昆虫保幼激素抑制剂、HMG-CoA等,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也正在研究通过对在猪舍中捕捉到的饱血蚊子的检测,进行猪病的监测和预报。

  10、如何有效控制猪的球虫病?

  最近也有一些厂家在介绍用妥曲珠利对7日龄仔猪治疗猪球虫病的效果。但是寄生在猪的球虫主要是等孢子球虫和蒂氏球虫,而且带虫现象是很普遍的。众所周知,抗球虫药物对球虫的杀灭作用主要在裂殖子阶段,而对卵囊没有效果,理论上球虫是不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的,仔猪也不一定在出生后的7天内就感染球虫,球虫生活周期一般为7天,出生后7天肠道内的球虫是哪个阶段?我们也曾对一些进口种猪进行过检查,发现有向猪每克粪便中卵曩数(OPG)达到140,000,甚至34,000,000,也没有见到腹泻。可能是感染猪球虫的虫种问题。这个问题有待于我们研究。

  11、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如何有效控制?

  国内养猪业一度被“猪附红细胞体病”所粘附,国内的兽药市场也一度“全国山河一片红”,报道猪的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从30%~40%,到70%~80%,甚至有的是100%。

  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定位在一段长时间内有争论较大,目前逐渐向支原体(霉形体)方面靠近,应该讲土霉素、金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其有效。关键是如何对它的准确诊断。目前通常是进行采用的是血液涂片的直接镜检,附红细胞体病与边缘无浆体(边虫)、瑟氏泰匀焦虫病显微镜下很容易被混淆,临床症状也很相似,如果采用PCR等先进的生物技术诊断滤出率就不那么高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