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病日趋复杂,其诊断与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笔者根据亲身经历总结了九条,对养猪生产影响深远的猪病诊断与防治误区,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一、耳朵发蓝=猪蓝耳病?

应该都知道猪蓝耳病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也就是说它一个方面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另一方面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生产实践中仅有部分发病猪耳朵发紫(蓝);再则引起猪的耳朵等边缘部位“发蓝”的因素很多,如败血症、呼吸困难、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均可见到。

二、疫苗接种=不再发病?

典型的就是“疫苗都接种了为什么还发病?抗体水平很高为什么也发病?”这类问题。能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一般都比较好学,换句话说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从业者不断的深入分析研究。

疫苗接种并不是万能的

疫苗质量问题(灭活不彻底或被强毒污染,储运方法不当,使用方法不当);

动物健康状况(如免疫抑制、免疫耐受、抗体水平整齐度不够、遗传因素等等);

免疫时间太迟;环境中病原数量过多,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

病原血清型太多,所接种的商品疫苗跟养殖场的血清型不是一种,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比较低。

三、加量用药=效果更好?

我国过去兽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老百姓用得不放心,加大剂量使用药物似乎成了惯例;

二则是因为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使耐药菌株增加,按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有时收效甚微;

第三,当前我国猪病复杂程度加剧,从业者过分依赖抗菌药物。有资料显示,“无名高热”肆虐期间有相当比例的病猪是被药毒死的。

四、环境消毒=资源浪费?

笔者所见,有些“规模化”养殖场经常门洞大开,车人畅通无阻,消毒池要么是干干的,要么就是绿绿的,或者搞点干白灰撒撒,禽流感、口蹄疫、猪无名高热等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消毒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能因为肉眼“看不到”效果而走过场。

五、硬件过硬=万事大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大国,集约化养猪场并不是猪的集中营,除了吃喝拉撒,还有越来越严峻的疫病防控问题需要面对。笔者认为硬件设施和员工素质形如一根轴上的两个车轮,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并在利好市场和优惠政策的驱动下,才能确保养猪生产安全提速。

【版权说明】来源:猪病通课堂。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