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猪链球菌感染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

      猪链球菌病可分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即败血型)、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即脑膜炎型)、猪淋巴结脓肿(即淋巴结脓肿型)三种类型。

  1、败血型

  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其中,最急性病例主要见于流行初期,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就突然死亡。急性型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0C,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间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1~3天内死亡。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转变而来,病猪多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站立,严重的可瘫痪,病程可达2~3周。

  2、脑膜炎型

  以脑膜炎为主要症状。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病程长的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

  3、淋巴结脓肿型

  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多见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耳下、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病程3~5周。

链球菌病的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

    营养不良是猪链球菌病的诱因之一,尤其是在断奶后的仔猪阶段。由于在营养应激作用下,仔猪出现虚弱、没有活力,摄入营养量不足,消化不良,抗病和免疫力低下,因此,在仔猪阶段要尤其注意科学合理的饲喂。一般,断奶仔猪入舍后,一周内要限量饲喂,饲喂以容易消化吸收的精制饲料为主,日喂3-4次。每次间隔时间尽量均匀,每次喂八九成饱。

2、加强圈舍消毒

     猪舍内由于卫生条件差也容易使猪群感染链球菌病。为了有效的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发生,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和场地环境清洁,以减少发病或减轻病症。

3、坚持定时通风

    猪舍要及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4、加强温度管理

    寒冷对刚出生仔猪的危害极大,是仔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主要诱因。由于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调节体温的能力还比较差,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对刚出生仔猪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也是预防猪链球菌病的一个很关键性的环节。通常是在产栏舍的一角设置仔猪保温箱,为仔猪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小环境,保温箱的底部铺上麻袋或垫料,以防止仔猪腹部受凉,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采用专用的仔猪保暖用电热板,另外在保温箱上面悬挂250瓦的红外线灯泡照射仔猪。刚出生的仔猪要放入保温箱内。在仔猪出生后第一天,仔猪保温箱内的温度应控制在34-35℃,以后每天下降0.5-1℃,一周后可降至28-30℃。出生2周龄后,环境温度的温差最大不能超过8℃。每隔2-3小时吃一次奶,吃完奶后应立即关回仔猪保温箱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仔猪的冷应激反应,从而也就抑制仔猪链球菌病的发生。

5、消除外伤引起感染

    皮肤损伤是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之一,那么对于刚出生的仔猪,如果不能处理好仔猪脐带,就有可能通过脐带感染猪链球菌病。所以,新出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仔猪通过脐带上的伤口感染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的治疗

猪链球菌的治疗方法

(1)败血症和关节炎:可注射大剂量青霉素、或氟苯尼考、或磺胺类药物。

(2)脑膜炎:首选磺胺嘧啶钠、或氟苯尼考制剂,因为上述两种药品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

(3)脓肿:要进行手术。在脓肿部位的最下端用手术刀切开,挤净脓汁后反复用双氧水冲洗,然后用磺胺药粉置入患处,必要时进行药棉留置引流。

(4)由于链球菌为体内常在菌,并且血清型较多,疫苗免疫效果常不理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