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是指将饲料原料粉碎混合,经特制压模压制成直径各不相同的颗粒状饲料。颗粒饲料具有5大特点:1.制粒能够裂解和糊化淀粉,杀灭致病微生物,降低霉变的可能性,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改善适口性;2.颗粒饲料营养全面,畜禽不挑食;3.颗粒饲料易于饲喂,饲喂时间短,降低采食造成的营养消耗;4.颗粒饲料占用空间小,易于贮存和运输;5.保证饲料各组成元素的均匀性,降低饲料分级的可能性,避免畜禽挑食”。
一、颗粒饲料配方
影响颗粒饲料的品质的因素中,配方占比最大,需考虑原料种类、大小形状、水分对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影响颗粒饲料品质的饲料原料可分为淀粉类原料与蛋白类原料以及其他原料。原料颗粒质量系数(POF)能够反映配方中原料对颗粒饲料的品质影响;不同原料的 POF不同,原料POF越高,颗粒耐久性指数(PDI)越高,颗粒饲料品质越好。不同原料组成的饲料制粒性能差异较大,饲料配方不仅要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还应考虑其加工质量。因此,设计配方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原料特性对饲料品质的影响,还应兼顾饲料生产时的加工工艺以及生产中人员的可操作性。
1.淀粉类原料对猪颗粒饲料品质影响
淀粉类原料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谷物、豆类、块根块茎。谷物中淀粉占65%以上,玉米、小麦、大麦等是主要的谷物淀粉来源,以饲用谷物对颗粒饲料品质有利影响进行排序为(由低至高):高粱、玉米、大麦、小麦、燕麦。豆类原料含有35%的淀粉,主要是豌豆、蚕豆、绿豆等。块根块茎经过干燥处理后是优质的淀粉来源,含有70%左右淀粉,此类淀粉包括马铃薯、木薯与甘薯等。经深加工获得的纯淀粉产品有82%源自玉米,8%源自小麦,10%源自马铃薯和木薯。淀粉不仅能够为畜禽提供能量,还可为饲料制粒提供黏结作用,但不经特殊处理的淀粉类原料一般不易制粒,制成的饲料成型度不高且松散;淀粉类原料经过水热糊化后,颗粒饲料结合紧密且表面光滑。不同来源淀粉饲料对颗粒品质影响不同,如小麦与大麦含有的淀粉结构不同,其制粒性优于玉米和高粱。在研究不同淀粉类型对生长猪饲粮有效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时发现,红薯干粉(49.24%)与玉米(54.39%)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豌豆粉中抗性淀粉(9.38%)与直链淀粉(30.57%)含量较高;玉米(谷物类淀粉)在生长猪上的饲用价值超过红薯干粉(薯类淀粉)与豌豆粉(豆类淀粉),其饲喂价值由低至高为红薯干粉、豌豆粉、玉米粉。
2.蛋白类原料对猪颗粒饲料品质影响
蛋白质是饲料主要营养成分之一,蛋白质的数量、构成、性质等均可影响颗粒饲料的品质。蛋白质的结构变化主要有5种:展开、聚集、结合、交联、降解。蛋白质的结构变化会影响溶解度、黏度等功能特性,进而影响颗粒饲料的品质。经过水热处理后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够制出PDI较高的颗粒饲料。但配方中的蛋白超过一定数量反而会影响饲料对蒸汽的吸收,导致颗粒饲料PDI较低。在研究蛋白原料及其混合粉料理化性质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时发现。原料中的蛋白含量、溶解度和吸水性的增加可提高颗粒饲料硬度和PDI;粗纤维含量、蛋白溶解度和吸水性的增加可增加制粒能耗;5种蛋白原料制粒特性由高至低排序为乙醇梭菌蛋白、棉粕、豆粕、菜粕、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
3.其他原料对猪颗粒饲料品质影响
脂肪含量过高的颗粒饲料硬度低,可导致粉化率过高。研究表明,配方中添加矿物质和油脂对颗粒饲料的品质不利,且与添加的数量有关。生产中添加油脂一般不超过3%,若超过3%建议采取后喷油方式。实际生产中认为,配方添加3%~5%纤维有利于提升颗粒饲料品质。纤维还具有弹性与吸水膨胀作用,若配方中纤维含量过高(10%~15%以上),会造成饲料容易破碎产生细粉。设计饲料配方时,可考虑加入一些石粉、沸石粉、磷酸氢钙等无机质,可增加原料通过模孔的阻力,导致饲料成型差,还有可能腐蚀、磨损机器。
【版权说明】来源:饲料技术汇。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由京津冀区整理发布,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