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蓝动保谭涛:蓝耳病防控中,免疫、药物、管理缺一不可‖2022第三届西南养猪大会
《农财宝典》新牧网 记者 熊亚琴
“新毒株不断出现,优势毒株又在不断变化,这都使得蓝耳病疫苗研发速度往往跟不上变异速度,蓝耳病防控也就变得愈加复杂。”9月27-28日,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2022第三届西南养猪大会暨云南规模化养殖发展高峰论坛上,礼蓝动保猪业务技术服务总监谭涛作《蓝耳病四大规律与“三三制”原则》报告。
礼蓝动保猪业务技术服务总监谭涛
蓝耳病具有四大规律与启示
“蓝耳病典型的临床症状,除了发烧、流产、母猪死亡、皮肤发红等症状之外,最先出现的、也是往往大家容易忽略的症状便是食欲减退。”谭涛认为,如果猪场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一重要细节,通过采取治疗性诊断的方法,可以使蓝耳病的损失大大降低。
谭涛重点分享了蓝耳病实践中的四大规律及启示。
一是病原从哪里来。“产房不稳定的猪场毫无疑问,其整个怀孕母猪阶段就存在问题,而母猪则来源于后备母猪”,谭涛认为,从根本控制蓝耳病,需要从病原如何进行猪场开始考虑,其中引种和公猪精液是重要来源。此外还要关注蓝耳病的场内循环和场内重组。
二是蓝耳病阳性场的感染模式决定了该病可防可控。一般来说,在蓝耳病阳性场,新生仔猪因含有乳源抗体不太容易暴发蓝耳病,但到断奶后会慢慢出现问题,尤其是转到保育社之后临床症状会更加明显。基本到保育中期,整个猪群都会接触到蓝耳病病毒。与口蹄疫、流行性腹泻等传播速度快的疫病不同,蓝耳病发病大都集中到保育中后期,及时采取措施是可防可控的。
三是带毒不一定发病。感染率越高,发病越严重;猪只体内病毒的含量越高,也就越容易出现症状。相反,一头猪体内病毒血症小于104.2cps/ul,就不容易出现症状,呈现无症状感染状态。这也意味,不用净化也能达成良好的生产效果。
四是细菌继发感染和炎症反应是蓝耳病重要帮凶。蓝耳病破坏了猪只先天免疫之后,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支原体等细菌性疾病会对猪只造成继发感染和严重损伤。此外,蓝耳病毒感染造成的间质性肺炎以及感染后造成“炎症因子风暴”等炎症反应也不容忽视。
蓝耳病防控原则:减少传播、降低带毒、降低损伤
“蓝耳病防控涉及后备母猪管理、精液管理、疫苗免疫、生产管理、抗体抗原检测、药物控制方案等各个复杂环节,核心是免疫、药物和管理这三大关键词。”谭涛认为,如果猪场仅盯住免疫、药物或管理单一层面,都将达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只有同时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减少传播、降低带毒、降低损伤的目的。
会上,围绕减少传播、降低带毒、降低损伤,谭涛提出了蓝耳病防控的“三三制”原则,即1/3靠免疫,1/3靠药物,1/3靠管理。
1/3免疫,指合理使用蓝耳苗或血清驯化。其中,安全性应是疫苗选择的第一原则。
1/3管理,指采取单点引种、减少引种频次,做好后备猪的隔离驯化;生产管理上做到批次生产、全进全出、分点式饲养;进行检测监测、通风保温等。
1/3药物,指合理使用药物。一般来说,猪只免疫疫苗4周后才能在产生较好的保护力度,而在四周龄断奶和6周龄产生保护这期间属于猪只免疫空白期,对蓝耳病相当于毫不设防,因此在空白期需对猪只采取药物保健和护理,如此,尽管有疫病潜伏,但此时往往病毒带毒量小、带菌量低,在这期间用药反而效果更好且用药量小。
此外,在药物选择上,谭涛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替米考星具有抗菌、抗炎、减缓蓝耳病毒复制的作用”,谭涛推荐在蓝耳病阳性场使用替米考星与磺胺药的组合。他表示,药物具有广谱性,这两种药物的配伍可以控制10来种常见的猪场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谭涛介绍,泰勇是礼蓝公司研发的药物,已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在控制蓝耳病和呼吸道疾病方面有优异疗效。
大会现场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