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出现了淡季不淡的超预期上涨。截至4月上旬,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5.2元/公斤,较2月下旬(13.7元/公斤)增长1.5元,涨幅10.95%。猪肉反弹也带动了板块上涨,近一个月牧原股份涨超10%,神农集团涨超38%,华统股份涨超26%。这是否是猪周期反转的信号?
短期供需错配带来价格反弹
从历史上看,在一轮漫长的猪周期中,肉价可能会受到猪瘟疾病、养殖户压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比如,2022年虽仍处于猪周期下行阶段,但因为行业错判形势,养殖户压栏刻意造成短期供给短缺,肉价出现了一波上涨,但因为供大于求的大逻辑没有变,肉价很快回调。
在较短时间内,行业取决于仔猪存栏量、育肥成活率、出栏体重三个因素的合力。因此,本轮猪价走势变化,可以从6个月之前的仔猪存栏量;近6个月的育肥阶段的成活率;是否存在压栏等行为观察。
具体来看,由于2023年4季度,北方疫情造成提前出栏,且仔猪腹泻等疫病加剧,导致仔猪供给紧张造成仔猪存栏量下降,按照虎嗅数据,近6个月仔猪存栏量累计降幅近10%。也正是由于疾病影响,育肥成活率也在同期有所下降。
近6个月的仔猪存栏量、育肥成活率的同时下降,造成了猪肉短期内的供给短缺,促使了本轮猪价上涨。同时这种上涨也推动了养殖户更加惜售,有业内人士称,肉价超预期上涨引发了更多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进一步推动了猪价超预期上涨。
至此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本轮猪价上涨的核心并非出现了供需逆转的行业变化,而是疾病、压栏等多个因素的合力下造成了阶段性的供需错配现象。那么本轮猪周期行至何时了呢?
产能去化仍未结束
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反映出的行业现象是行业产能去化提前终止。截止2024年2月,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2万头,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但仍未完成去化周期。按照财通证券的说法,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有3.51%的去化空间。
但在未完成去化的情况下,3月国内存栏量再提升。根据Mysteel数据,2024年3月全样本能繁母猪存栏环增长0.22%(前值-0.28%)。
更重要的是,出栏量的变化不能直接与生猪供应划等号,在判断供给趋势事,除了观察能繁母猪存栏的波动之外,还要考虑繁殖效率的影响。
近年来,繁殖效率的提升,同样带来了供给端超预期增长。据涌益咨询数据,2023年MSY同比提升约3.2%。繁殖效率提升的结果就是带来远超出栏量数据的增长,按照华安证券的说法,2024年H1,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10%左右,其中,8%的同比增长由生产效率提升贡献。
从这个角度看,由于繁殖效率的影响,存栏量的去化力度要比以往更大。但目前实际情况是,行业未到去化水平时,存栏量已重新增长。换句话说,猪周期拐点仍未到来。
【版权说明】来自:读懂财经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