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媒体从水利部获悉,截至25日,全国有4504万亩耕地受旱,20万人、76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旱情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河北、辽宁、云南等地。
而高温天气不仅仅发生在国内,自入夏以来,全球多地发生40℃高温暴晒,此外,风灾暴雪、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也频繁肆虐。据气象部门报道,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近来出现高温天气。泰国气象部门4月数据显示,北部的达府当月最高气温接近45℃。越南5月6日气温高达44.1℃,创下该国最高纪录。5月21日,印度多地遭遇热浪侵袭,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5℃。
欧洲多地也面临极端干旱、暴雨天气的侵袭。西班牙4月干旱及炎热程度达到了196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意大利则是遭遇连续暴雨。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可能加剧全球气温升高。
而全球高温的持续下,对农作物生长极其不利。在端午假期间,芝交所CBOT的大豆期货、玉米期货、豆粕期货等因天气炒作问题而出现大幅波动,本周国内期市开盘后农产品板块也出现不小振幅。
上周有媒体报道表示,印度多地气温超40℃,导致大量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变质。
印度:农作物歉收的原因就是天气太热
印度作为亚洲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每年都会出口大量的农作物到中国。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从印度进口了价值36.08亿美元的农产品,环比增长15%,有超7%的印度农产品销往中国,其中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大米和白糖、棉花以及小麦。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连续两年出现极端高温,小麦、油菜籽、鹰嘴豆等作物的产能势将再度受到冲击。
而今年受高温影响,印度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一位印度农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作物歉收的原因就是天气太热,而且这里地下水很少,还缺电。正是这些原因导致蔬菜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此前,受俄乌冲突影响,两大小麦主要出口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出口艰难,印度总理莫迪喊出了“喂饱世界”的口号,但在连续两年的高温热浪之下,印度的小麦产量出现锐减。
海水温度达到厄尔尼诺水平可能影响农作物产量
除了当下的高温外,另一潜在的威胁也正在酝酿,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已经上升到厄尔尼诺现象的阈值,并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上升。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可能会影响主要作物的产量前景,如小麦、玉米,以及棕榈油、大豆等油籽作物,并可能改变其市场的贸易路线。
澳大利亚气象部门在最新的预报中表示,到10月,海面温度可能上升到3摄氏度,到11月可能上升到3.2摄氏度。据估计,这将导致2023年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达到70%。厄尔尼诺现象增加了东非、东亚等地区潮湿天气趋势,同时导致西非、南非、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北部和中美洲地区较为干燥的天气,包括干旱,将会影响小麦、玉米、棕榈油和大豆等主要的区域作物。
有研究报告显示,在厄尔尼诺的各个时期(开始、成熟到衰减),我国的气候主要会受到印度夏季风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夏季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长江流域的雨季及降雨量则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次数会减少,很大可能迎来暖冬。从历史数据来看,厄尔尼诺会带来气候异常,这可能会对中国粮食生产力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国内多数农产品期价已现反弹之势
据媒体报道,受干旱影响西班牙已有超过350万公顷的谷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西班牙农牧协调组织秘书长米格尔·帕迪利亚表示,生产成本升高和供给下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产成本的上涨,受俄乌冲突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肥料、燃料、能源等开销,翻了一番以上。
而在国内,不少农产品价格也有悄然上涨的势头,根据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显示,自6月初以来其价格已经上涨700元/吨,近一周录得6连阳,豆粕、豆油、玉米等不少农副产品期价也连续上涨。
弘业期货研报表示,美国干旱监测数据显示6月20日止当周,中度、严重和极度干旱面积较之前一周扩大,另澳大利亚气象局对厄尔尼诺观察维持警示等级,对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概率继续70%不变。此外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上周五发表鹰派言论,同时气象预报未来一后有降雨预报,以及现货疲弱,引发多头平仓,使得期价回落。总的来看,美豆天气炒作热情有所消退,但中长期天气炒作料继续。
国内周一开盘料有较大幅度调整。研报进一步显示,前期空头建议乘机离场,九月豆粕合约多头考虑依托3650-3680左右加多。菜油方面,外围加菜籽也面临干旱,但总体情形较美豆略好。关注6月28日加拿大统计局即将公布的油菜籽种植面积报告。市场预期种植面积为2180万英亩,去年为2140万英亩。机构给出的操作建议是,豆粕菜粕菜油维持中期偏多。
来源:财联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