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肉蛋奶等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畜牧业的发展,不仅是成为建设农业强国、夯实国家食物安全基础的现实要求,也是提高农牧民增产增收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动物营养需求的强力支点,同时,更是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实现路径。中国农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1年,中国畜牧业竞争力指数在135个国家中排名第5位,总体竞争力较强,但仍有不少卡脖子的问题亟待解决。

01

我国畜牧业竞争力较强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畜牧业竞争力?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介绍,报告从供给保障、科技支撑、产业韧性和国际贸易四个维度,综合研判了我国畜牧业竞争力水平,结果显示,我国蛋禽产业竞争力指数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1位,表明中国蛋禽产业竞争力强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生猪、肉羊和肉禽产业竞争力指数分别在112个、108个、109个国家中排名第6位、第5位和第7位,表明中国生猪、肉羊和肉禽产业竞争力处于世界相对较高水平。肉牛产业和奶业竞争力指数分别在124个、132个国家中排名第34位和第42位,表明当前中国肉牛产业和奶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里的重要品种。”梅旭荣说,“从总体的研判看,我国畜牧业的综合竞争力处在较强的水平,尤其是蛋禽、生猪等产品,竞争力处在全球前列。但也要看到,肉牛产业和奶业的竞争力,仍然比较弱。”

02

对标强国还有哪些差距?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在畜牧业方面,也存在同样的现象。报告显示,对标农业强国,我国畜牧业仍有许多短板。

梅旭荣介绍,“以生产成本为例,我国禽畜产品的生产成本仍然较高。2021年中国生猪和肉鸡的出栏率分别为美国同期水平的86%和35%,料肉比分别是美国同期水平的1.1倍和1.3-1.4倍,生猪生产成本大概是美国同期水平的1.7-1.9倍。在饲料供给方面,中国玉米、大豆、苜蓿等饲料原粮和饲草供需缺口较大,且进口来源集中。中国82%大豆依赖进口,其中92%来源于美国和巴西;近三成的苜蓿商品草依赖进口,其中2022年78%来源于美国。”

我国畜牧养殖的土地承载力也处在高位,梅旭荣介绍,德国规定,每公顷畜禽饲养量分别限制为牛9头、羊18只、猪15头、鸡3000只、鸭450只,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畜牧业单位面积土地的承载力还是相对较高的。

03

加强种业攻关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在畜牧业中也是如此,报告显示,我国生猪、肉牛、肉羊、奶牛以及肉鸡优良品种对外依存度高,其中白羽肉鸡自主培育的品种仅占15%。

在应对疫病、价格波动等方面,也仍然需要更多有效的策略,梅旭荣表示,“未来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重点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畜种和饲草料对外依存度、提升抗风险能力等途径发力,不断提升中国畜牧业竞争力。如通过调节种植结构,强化玉米、大豆以及优质牧草的生产,拓展饲料粮进口的渠道,降低饲草的对外依赖度。再如严控外来动物疫病的冲击、加强加工储备环节的‘蓄水池’功能,平抑价格波动的市场影响等。”

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7%的肉类源自进口,玉米和大豆等饲料粮进口比例则达到27%,“要适度增加肉类进口,减少饲料粮的对外依存度,通过多进口肉类来减少粮食的进口,降低国际贸易的风险,同时要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畜牧业企业,强化海外布局。”梅旭荣说。

来源:中国畜牧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