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北农、金新农、牧原股份等多家上市猪企发布了7月份销售简报,从数据中可以看出,7月份生猪售价环比上升幅度较大。

以牧原股份为例,公司今年7月份的商品猪价格为21.33元/公斤,而在6月份仅为16.53元/公斤。

金新农生猪销售均价为27.72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影响后,商品猪均价为22.38元/公斤),环比上涨25.17%。

东瑞股份的公告也显示,今年7月份商品猪价格为27.71元/公斤,而在6月份为20.6元/公斤。

但是,7月份的高景气度想要持续下去并不容易,养殖企业在8月份仍要面临供需两端带来的业绩压力。

据广发期货分析,当前日屠宰量较6月中旬高点出现了明显下滑,幅度近30%,反过来验证了当下的需求疲软。

那么,养猪户应如何看待目前猪价?接下来猪价将呈何种走势?当下产业呈现哪趋势?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在2022广东猪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做了详细分析,以下为其部分观点整理


7月价格反弹消耗了2023年市场的空间


十三五以来,猪价的走势更多的还是受供给的影响,因为供给本身短期它是缺乏弹性的,消费短期受价格涨跌影响有一定弹性。


供给基本面在上半年并没有改变。从定点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量其实能看出来。从能繁母猪对应的生猪出栏量来看的话,上年的5、6月份能繁母猪的产能处于高位,正好对应了今年的3、4月份生猪供给阶段性过剩。

本轮周期跟前几年周期相比有明显的变化,要理性的看待当前的猪价的反弹的范围,以及猪价所处的位置。如果猪价每公斤反弹的高点在21-22元之间的话,按照当前的成本,其实也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的波动的现象。

如果按照猪周期基本规律来看,短时间快速上涨会消耗后期的上涨空间,同时有可能会导致本轮周期的整个时间的较短。

生猪出栏活重处于高位

影响供给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出栏活重,出栏活重从2,007年以来持续增加,当前已经处于历史较高的水平,尽管从去年6月份-今年3月份开始逐渐下降。

据监测,一些较大的龙头养殖企业,尽管出栏的重量基本都在110-120公斤这个区域范围之内,但仍在逐渐增长。

后期,随着整个养殖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出栏活重可能会稳中有降,但是还是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

需求端承压 

当下,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客观的看待后期的整个需求,从十四五中期来看,7亿头的出栏量基本就能够保障。

如果猪肉进口量保持200万吨这么一个水平的话,相对而讲,它对国内的冲击相对来讲比较小,但如果超过了250万吨,那么,随着进口量的增加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将会增大。

必须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外包括饲料原料在内的价格差短时间内是很难消除的。即便是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短时间也很难去弥补国内外成本差的这个缺口。

同时,从人均的猪肉占有量来看,2014年是42千克,去年接近41千克左右,后期可能整体就会在40-41千克左右范围内波动。中期大幅继续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更多还是在猪肉的消费品质以及产品消费的品种结构方面的一个优化。

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15岁到64岁的人口在2016年开始出现下降,对于总体的猪肉消费需求以及人均的消费需求的支撑力有所不足。

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也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对于未来劳动力需求的这种紧迫。

另外一个必须注意的就是在非洲猪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后,短期影响外出消费以及其他的消费方式可能造成短期的消费量已经下降。

中期来讲的话也会通过影响人均收入水平进而提升消费者对于猪肉消费的价格上涨的敏感度。

如果按照当前17元/公斤这种成本来看的话,27-28元的猪肉价格基本能够达到平衡,如果超过了28元特别是超在30元以上的话。基本上就会对消费产生抑制。

所以7、8月份当前是一个消费淡季,也就进入一个空虚僵持的阶段。所以从7月中旬以后猪价尽管震荡频繁但是总体还是出现出回落的趋势。

接下来猪价将会如何发展

尽管短时间我们看到均价涨到21、22元左右这么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是要客观看一下当前的整个成本情况。

从去年6月份跌至低位以后,养殖主体对于猪价反弹的迫切性非常强。但是,连续将近一年的亏损,不可能通过两三个月的猪价的高位来弥补,猪价处于平稳的状态其实对产业的发展更有利。

另外,从5月份以后能繁母猪产能开始稳中有增那就意味着2023年的整个的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猪价可能相对来讲属于窄幅震荡。所以对于 2023年我觉得还要客观的去理性的看待,不要对2023年抱以过高的市场预期,因为2023年猪肉进口很可能也会明显增加。

另外,从今年全年的供给来看的话。3季度可能整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这个供给同比下降的这种情况,4季度供给就会处于阶段平衡。所以4季度个人觉得猪价应该处于比好的位置。

但是超过当前价格水平的可能性比较小。我觉得下半年整体将处于一个中度盈利的一个状态整体,呈现高位稳中回落的这么一个趋势。

从未来讲的话,7亿头基本就能够保障整体的需求,未来生猪养殖的话可能更多的还是生猪养殖量在不同的养殖主体之间市场份额分配。

此外,尽管今年的鸡肉产量禽肉产量有所下降,但是从正常趋势来看的话,禽肉的产量还会继续增长,它还会替代一部分猪的消费。所以未来更多的还是猪肉和鸡肉的市场份额的竞争。

同时,今年的进口预计会在150万吨到200万吨左右,明年的话大概率将会超过200万吨。而行业成本仍然会保持高位。

所以,对于当前的养殖企业而言,企业管理的重点还是要转到疫病防控和降本增效方面。

另外,受疫情影响,今年4季度消费存在不确定性.对于今年春节和元旦之前以及2023年的猪价震荡的上升的空间和下升的空间都会产生明显影响。

当下产业趋势

一方面本土养殖企业的这个集中度继续提升,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散户和小户继续退出,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养殖的养殖户比重开始提升,特别是年出栏1,000头到3,000头这种养殖户,未来整个出栏的占比将会明显提升。


同时,未来的行业组织化水平也取优化,因为这部分养殖户迫切的需要第三方的服务在技术以及产销衔接等方面为这些养殖户代言。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前20家的龙头企业目前已经占据了出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的20%-25%,预计今年这个占比可能会提升到25%-30%之间。

关于本轮猪周期的几点思考

实际上在八十九十年代,在商品化率比较低的时候,猪周期时间是比较长的,猪价是非常平稳的,呈现窄幅震荡的特征。2007年以后,周期振幅达80%以上。


经过这个周期以后。大家必须注意到两点:


第一点就是能繁母猪的数量跟未来10个月的生猪出栏并不完全的是从数字上是对应的,因为在猪价低迷的时候那么可能就会出现延迟配种甚至部分出现终止妊娠的情况。

另外就是非洲猪瘟后出现了肥转母这种现象,我觉得这种现象其实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好现象,大家还是应该专注于国内的种猪品种的选育以及品种生产性能的水平的提升,这才是未来我们产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我们不能把这个根基给破坏了。


同时,也给企业提个醒,企业需要根据我们国家整体的经济形式以及产业的基本面来完善你的产业结构。如果仅侧重于上游的生产环境的话,在猪价波动时候,企业船大难掉头,同样也会面临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来源:养猪信息网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