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技术与科技就开始一点点动摇农业文明生产方式的地基,其中在食品领域,我们也常常能看到食品工业的兴起与工业革命相伴而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左右,法国阿佩尔提出用排气、密封和杀菌的方法保存食品,后来直到1829年,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罐头厂。
  此后,食品工业的发展通过不断更新的技术,开始融入食品制造的各个环节,各个细分行业,,1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食品工业几乎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如今可以对食品工业做一个整体的概括,即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以及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通过制造、提取、加工使其变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
  尽管国外的食品工业发展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但在国内,食品工业整体发展却相对较晚,直到建国以后,才开始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帮助食品生产行业进行技术革命,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奠基。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食品工业这条路我们走了72年从1949年开始到1990年,我国的食品工业从起步完成了初步发展,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发展期间产业规模增长非常缓慢,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非常高,同时还有部分遗留的温饱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但自1990年开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加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提速,物质供应得到了极大丰富,因此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也开始焕发活力,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丰富的食品品牌开始慢慢涌现。
  此后的2000年至今,我国食品工业开始慢慢摆脱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尝试自主创新,并且已经实现稳健增长,行业集中度也在持续提升,在基础的温饱需求之后,消费者开始对食品提出新的需求,整体由追求品牌向追求差异化、健康化、高端化产品转变。


  图:1952-2010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概览(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279.2亿元,同比增长4.5%;发生营业成本71055.3亿元,同比增长4.0%;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7.0元,同比减少0.4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3%,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利润增速又高于收入增速,食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提高。
  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4大行业来看,利润均保持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9%、9.1%、10.2%、1.3%。


  图:2019 年食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资料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目前,食品工业的整体发展特征:
  1、生产增速放缓
  2019年,全国36881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放缓1.9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5.7%的增速低了1.3个百分点。若不计烟草制品业,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2、食品消费平稳增长,产销衔接稳定
  2019年,我国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达28.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消费转型升级态势逐步扩大。2019年,食品工业产销率98.8%,同比微减0.3个百分点,产销平衡,衔接水平较高。
  3、工业企业利润保持增长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97.1亿元,同比增长6.8%。与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3%相比,食品工业表现出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刚需的特征。
  4、食品价格涨幅扩大
  2019年,CPI同比上涨2.9%,符合年初预期目标,涨幅同比扩大0.8个百分点,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温和上涨态势。食品价格全年上涨9.2%,涨幅比上年扩大。
  5、固定资产投资缩减
  2019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同比增长5.4%,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食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年相比1增3降,处于较低水平,只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投资保持增长,增速为6.3%。其他3个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造业同比分别下降8.7%、3.7%、0.2%。
  6、工业产品出口增长放缓
  受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出口的交货值3678.6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全部工业出口增速2.0个百分点,增速同比有所放缓。
  细分差异化,肉制品加工工业的现状
  不过尽管食品工业整体发展特色明显,但对于不同细分行业,这种和谐、统一的整体特性又开始趋向于差异化。
  其中以肉制品加工行业作为案例,我们就能看出,食品加工行业的整体表现和在不同细分领域下的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完全一致,保持着一种协同并进但细分领域又各自发展的状态。
  当我们谈到肉类加工工业,其实主要指的是:(1)畜禽屠宰,对各种畜、禽进行宰杀,以及鲜肉冷冻等保鲜活动;(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指主要把各种畜、禽肉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及畜、禽副产品的加工活动。
  目前,我国肉类加工业具有以下特点:
  (1)肉类消费持续上升,且以猪肉为主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消费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早在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就达到7925.0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070.00万吨。并且猪肉在整体肉类中所占比例从2007年的62.45%提升到2010年的63.97%,远远高于其他肉产品。
  (2)肉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从2004~2007年开始,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开始先后对广东、广西、浙江、四川、重庆等省市的肉类食品进行了抽查,其中抽查产品包括腌腊制品、高温火腿肠、蒸煮烟熏火腿、酱卤制品、熏煮香肠等。
  从当年抽查的数据结果来看,2004年抽检合格率只有60%,此后一路上升,到2007年已经达到95%。此后,尽管出现了雨润和双汇的“瘦肉精”事件,使人们对国产肉类食品产生了信任危机,但由于这些企业采取了正确的危机管理措施,因而这些事件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并且使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3)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前10名企业市场集中度约为22%,而金锣、双汇、雨润三大集团不管是在市场份额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三家企业占据了行业14%的市场份额。
  《2009年猪肉工业发展概况》显示,雨润、双汇、金锣三家龙头企业年生猪屠宰量合计约3000万头,仅占全国出栏生猪量的5%左右。相比美国前15家大型屠宰厂产量占全国95%的比例,我国屠宰业的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尽管如今已经10年过去,当年整体肉制品加工的市场集中度却并未有太大的突破。
  (4)冷鲜肉成为主流
  冷鲜肉是一种健康的新型肉品,目前在欧美猪肉消费市场中所占比率高达90%。与其他鲜肉产品相比,冷鲜肉拥有肉质鲜嫩、滋味鲜美、营养安全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冷鲜肉与生鲜肉的价格处于同一水平,但更安全、健康、营养。冷鲜肉将取代热鲜肉和冷冻肉,成为我国广大居民生肉消费的主流。


  在冷鲜肉市场上,形成了双汇、雨润、金锣三家全国性品牌,同时,四川高金、河南众品、顺鑫农业等区域性品牌迅猛发展。
  (5)分布基本上靠近原材料基地
  从区域分布上看,山东是肉制品加工的第一大省,占整个行业销售收人的33.78%,其次是河南,占23.03%,其他省份的占比均较小。
  由此可见,肉制品加工区域分布基本和养殖地区分布一致,基本上以靠近原材料产地为主,如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河北、辽宁都是全国的养殖大省。
  技术内驱,未来食品工业科技的新航向
  尽管如今食品工业的整个体系发展已经比较完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依然还有广泛的提升和优化空间,尤其是在一些食品细分领域,就已经开始尝试最新的生产制造技术和成体系的追溯系统,如果更精准地表达,接下来将运用在食品工业上带来食品工业变革的技术,或许将主要围绕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生物技术以及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展开。
  在具体的技术运用场景上,则可能会出现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食品合成生物学。构建食品细胞工厂,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形成新型生产模式,目前这项技术在实际运用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肉的研发。
  第二,精准营养。根据大数据统计,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营养需要等靶向生产特殊食品,以供消费需要。
  第三,智能制造装备。利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结合感知物联和智能控制技术,开发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智慧厨房及供应链系统。
  第四,增材制造,如3D打印等。基于快速自动成形增材制造、图像图形处理、数字化控制、机电和材料等工业化数字化技术,生产传统食品和新型食品。
  第五,全产业链追溯体系。通过提升过程控制和检测溯源,构建新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
  小结
  近日,在科技部生物中心组织开展的“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2020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中,6大任务之一的“工业酶创制与应用”,受到业内普遍关注。与会人孙周通指出,“在我国,酶制剂应用最广的行业就是食品工业。食用酶制剂的应用可以达到80%,排在世界首位。”并且,目前中国已批准使用于食品工业的酶制剂达50多种。
  这也再次昭示,新兴的科技技术,对于食品工业的吸引是巨大的,这种吸引源于技术升级即将带来的食品工业产业变革,尽管目前在食品工业不同赛道,各个行业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但稳定增长之余,我们也是时候思考,如何利用技术,驱动行业长足发展,完成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变,使产业从分散到逐渐集中发展,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本文来源:现代畜牧舆情周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