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短期冲击对生猪产业和市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未来市场呈现怎样的趋势?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农业分中心联合《中国猪业》杂志共同推出“农知播”系列讲座第一期。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国际畜产品生产和贸易预警首席专家朱增勇博士,为大家带来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生猪生产恢复及产业形势分析》的线上报告,对生猪产业形势作了全面解答。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图源: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

报告前,朱增勇博士表示,近期有报道称“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但实际上该七基因缺失疫苗和去年的双基因缺失疫苗是类似的。养殖户当前应提高自身的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疫苗的研发进展和推出时间无法确定。

朱增勇博士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整个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形势的影响;中国生猪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2020年生猪产业和市场贸易形势展望”三方面展开报告。

一、新冠病毒对生猪生产和生猪市场的短期冲击分析

因“新冠”疫情防控对物流、人流的限制,不少农村出现了“封村”、“封路”现象,导致生猪产业链的上游饲料和下游生猪销售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但是生猪生产周期长可调控,此次疫情主要影响到后期补栏扩产和上游饲料价格,进而影响了生猪价格,从而对消费、加工以及贸易都产生了一定冲击。

农业农村部对山东、山西、河南、湖南等地的800多户省市养殖户(自繁自养的养殖户79.71%、公司+农户6.80%、合作社+农户3.97%)展开了调研,结果显示养殖户对疫情承受能力较低,问题表现在:1、生猪不好卖;2、饲料以及药品购买受限。

因为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的饲料是自行购买,并非公司配送,“封村封路”对这部分养殖户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此外,疫情期间大部分屠宰场处于停业状态,北方地区市县的屠宰场停工对于当地养殖户影响很大,本地无屠宰场需要外地屠宰场上门收购的生产区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对此,多地政府没有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所以2月中旬之前生产资料运输和生猪销售困难的情况比较明显。

缺饲料、缺资金和出栏难是中小户面临的主要问题,此外仔猪和种猪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补栏扩产。大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复工推迟,此外,企业生产物资流通被迫由国道改为高速也增加了运输成本,但是对大型企业而言,生猪出栏和饲料供给的影响是非常小的。

疫情对母猪的配种也产生了影响,四个月后的仔猪出生量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

从二元母猪和仔猪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出,当前二元母猪和仔猪的价格都达到历史高位,不少农户补栏资金匮乏。对此,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将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贷款贴息标准下降到年出栏500头以上。

新冠疫情对生猪产业短期冲击的总结:

对于产能的冲击比较小,一月份是出栏高峰期,生猪存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符合整个生猪出栏规律;

从成本来讲,由于目前仔猪、玉米和豆粕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二月份母猪的出栏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新冠”疫情下人流、物流的限制有利于非瘟疫情的防控;

当前猪肉加工和消费还处于低迷状态,预计在三月底或四月份明显改善,对猪价阶段性上涨有一定风险;

受“新冠”疫情影响,禽肉对猪肉的替代性消费出现减弱;

疫情过后湖北生猪出栏对其他地区的猪价会产生一定冲击;

猪价在短期内整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进口量也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今年猪肉进口量可能会低于预期;

当前是补栏高峰,疫情对产能的补充会造成影响,导致未来猪价的拐点滞后;

消费提升对猪价的上涨有利;

生猪产业化规模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以应对这类“黑天鹅事件”;

不同地区对饲料等生产资料的可获得性不同,市场资源的配置将调整。

二、中国生猪生产、消费和贸易形势

统计局数据推测,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生猪出栏量2.3亿头左右,同比降幅25%以上,可以看出一、二季度整个生猪供给贫瘠局面较明显。


生猪生产形势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受环保禁养影响,部分地区出现无猪镇,如江西,复产受环保政策影响;

南方销区和部分产区出现疫情和恐慌性抛售,复产受疫情和生物安全水平影响;

北方产区2018年四季度以来外调受阻,导致母猪被迫淘汰,但复产潜力大;

猪价高峰在各地交替出现,北方产区在去年9月,中南产区在2-6月份, 西南产区在5-8月份。

不同养殖主体严重分化,复产态度差别大:

清栏中小散户复产积极性差;

一体化企业通过自建、合资、代养、收购和协议全力尝试复养扩产,加大资源占有力度;

未感染场养殖户大量留母扩产。

上游种猪企业产能恢复早于商品猪企业,非洲猪瘟疫情将影响未来种猪资源布局:

去年8月份种猪存栏止跌回升,同比跌幅持续收窄,12月份明显收窄;

二元母猪存栏由负转正,累计销量略减,价格创新高,同比几乎翻两番;

纯种母猪累计销量增10%以上。
生产和屠宰的产能不匹配,屠宰数量出现下降:

1、主销区自营模式受到挑战:

全国生猪屠宰仍以代宰为主。2018年全国代宰企业数量占全国屠宰企业数量56%,混宰占31%,自营占14%;

分地区来看,四川与广西代宰企业数多,分别达730家和641家,广西地区代宰企业比重达85%,海南全国最高,比重达92%。

2、屠宰企业与养殖企业将开展中长期战略性合作:

广东、北京、天津等生猪出栏与屠宰匹配率低,猪源紧缺的状态下,更趋向于跨省与屠宰或养殖企业建立产销对接,或省外布局养殖基地供本地屠宰销售;

河南、湖南、云南等以外调为主的产区前期呈现出栏多,屠宰产能布局不足,后期猪源少,产能利用率偏低运行,省内规模结构调整加速。

我国主要从欧盟和美国进口猪肉,预计进口量会进一步增加。

未来消费形式的变化:从不同地区消费弹性来看,可以将全国各省市分成四个不同的档次,分别是高支出高消费、高支出低消费、低支出低消费和低支出高消费。未来有增加潜力的只有低支出低消费,用人均家庭收入的增长对猪肉消费起推动作用。

由于2019年整个的猪肉供给量出现一定下降,无论政府还是消费者都在引导消费结构由猪肉向禽肉转变。基于对猪价和对大陆民众饮食习惯的地区经验分析,我们的猪肉消费量会出现一定的上升,但在未来将出现回落。

三、2020年中国生猪产业形势展望

2020年是生猪产业整个盈利水平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产能的下滑、产能补给的推迟、三元杂母猪性能的低下,2020年猪肉的供给和消费与2019年相比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猪价预计还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增长,整个区间在30-45之间,均价在40左右。

根据国内和国外的有效供给量来看,2020年猪肉进口量预计在250万吨到300万吨之间, 2020年表观消费量预计在4000万吨左右。此外,预计2020年禽肉对猪肉的替代在20%-30%之间。预计第四季度生猪的供给会出现明显的增长,但一季度到三季度整体相对偏紧。

对产业规模的影响:

未来整个生猪产业将是规模化养殖主体的市场;

预计产能恢复周期将拉长到六年;

2019、2020、2021这几年整个生猪价格将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广大的养殖户对于疫苗不要有过多的期望,应致力于通过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的方式防范。

问答环节

Q1:四月份猪价会有怎样的变化?

朱增勇:我觉得4月份猪价上涨的概率很大,湖南是主要的调猪省,像湖南这样的省份4月份很有可能超过40元/公斤。

Q2:国际市场的猪肉价格有何波动?

朱增勇:国际市场主要是美国和欧盟。美国的猪价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欧盟方面,由于今年我们从欧盟进口的猪肉比较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供给猪肉价格的上涨,预计欧盟今年年底价格的上涨幅度在40%左右,后期猪价依然维持在高位。国外价格可能会根据我国猪肉价格变动而变动,如果进口倒挂会抑制猪肉进口的规模和速度。

Q3:目前仔猪价格如何?

朱增勇:仔猪价格2000元/只左右。主要表现在各个地区价格不一,北方产区仔猪价格会低于南方的销区。

Q4:现在存栏量有多少?

朱增勇:存栏量目前是3.1亿头,恢复到2017年水平预计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Q5:疫情对产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朱增勇:得看疫苗研制和商业化的速度。如果疫苗没有在预期时间里产业化,生猪生产周期会受疫情影响而拉长,可能会延长到六年以上。

Q6:目前投资养猪的前景如何?

朱增勇:养殖是有门槛的,如果只是有资金而没有养殖经验的话,不建议轻易进入养殖市场,可以先通过注资的形式和一些企业合作,以入股的方式进入市场。

Q7:目前各地的养殖成本怎样?

朱增勇:目前的养殖成本主要取决于仔猪价格。如果仔猪价格比较高的话,1公斤成本大约在16到20之间;如果仔猪价格相对比较低的话,1公斤的价格大约在15到16之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