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疾病,这种疾病对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副猪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即使是健康的猪群中也能发现这种细菌。然而,近年来,关于该病留下的后遗症的研究较少。本文将详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及后遗症,并探讨形成后遗症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 1.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征
#### 1.1 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为嗜血杆菌属的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通常具有荚膜。目前已知有15个血清型,其中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2、4、8、15型为中等毒力,而血清3、6、7、9、11型感染后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 1.2 流行特点
该病只感染猪,主要通过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传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猪体。多种应激因素如运输、天气变化、饲料更换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一年中早春和深秋是该病高发期。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2-17周龄的猪最易感,其中5-10周龄的猪最为常见。
#### 1.3 临床症状及后遗症
##### 1.3.1 临床症状
20-60公斤体重的猪发病最为常见。初次发病时,猪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会表现出体温升高(可达41-42°C)、肌肉震颤、麻痹、惊厥等症状。病猪食欲减退直至废绝,呼吸困难,有的病猪表现出咳嗽、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部分病猪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绀,颤抖、共济失调,通常在发病后2-3天内死亡。
##### 1.3.2 后遗症
未在急性期死亡的病猪可能表现出多种后遗症状,如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停滞等。耐过本病的公猪可能出现慢性跛行,妊娠母猪流产,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导致母性行为丧失,部分母猪发生顽固性子宫内膜炎。生长肥育猪食欲不振,渐进性减食,反应迟钝,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咳嗽声音低沉、喘气,有的病猪粪便干燥或腹泻。
### 2. 形成后遗症的原因
- **临床症状多样化**: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误治。- **阉割伤口感染的误治**:新购仔猪阉割后易感染,若治疗不当,可导致全群发病。- **药物选择不当**:盲目用药可加剧病情恶化,甚至损害病猪的肝肾功能。
### 3. 防治对策
- **免疫接种**:选择与当地流行的血清型相符的疫苗进行接种。-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减少应激。- **早期诊断与治疗**:进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药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