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的波动不仅仅是供求关系的反映,更映射出政策、产能、成本、疫病、效率、消费情绪、国际贸易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自2023年三季度以来,猪价持续攀升,至8月1日,外三元生猪价格稳定在19元/公斤,同比上涨18.9%,全行业保持盈利状态。这一轮上涨周期与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的行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历时仅2年,打破了以往每轮周期4年的惯例。这种异常的周期变化是否意味着传统的猪周期正在被重塑?中国猪业的格局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 东北养猪业的镜像效应
  东北养猪业作为中国生猪生产的新产区,在非洲猪瘟暴发之前已经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根据东北三省统计年鉴的数据,2004年至2017年间,东北三省生猪出栏量从5550万头增至6409万头,增长了15.5%。然而,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给东北乃至全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东北三省生猪出栏量锐减至6030万头,比2017年减少了379万头;到2020年,这一数字进一步降至4908万头。
  尽管遭受了重大打击,东北养猪业展现了惊人的韧性。2021年,东北三省生猪出栏量恢复至正常水平。这种韧性的背后,是五大因素的综合作用:疫情影响减少、踩踏出栏减少、北方价格提升、集团企业撤出以及存优效应凸显。中小养殖企业仍然是东北养猪业的主体,它们通过灵活多变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市场活力与变量。
  ### 新旧周期转换的现实
  2023年,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规模化猪场已成为稳产保供的主力军。猪肉消费虽然仍占据肉类消费的主导地位,但已经触及天花板,预计未来每年猪肉消费将减少50万吨至100万吨。非洲猪瘟疫情给中国生猪产业带来了深刻变化,包括规模化发展的加速、生物安全措施的普遍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等。
  当前,中国生猪产业正处在新旧形态猪周期转换的过渡阶段。生猪产能调控效果初步显现,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指标的4100万头成为行业行动的指南。随着产能调整的深化,价格波动的幅度减缓,周期时间长度缩短,价格涨跌速度加快,生猪行业正步入微利时代。
  ### 微利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微利时代意味着养猪业必须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疫病防控是降低成本的最大挑战之一。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出现新变化,防控策略也需要相应调整。此外,科学的生物安全措施、合理使用疫苗和兽药、利用地源性原料和高水分原料的液态饲喂技术等都成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
  面对新的发展样态,养猪业必须实现最大限度的降本增效,迎接微利时代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转变,养猪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迎接猪业新格局的到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