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中,"二次育肥"这一曾被视为"投机"的行为,逐渐成为养猪业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并加速发展。虽然在猪价上涨时能推高价格,但在高位或下跌时,大量二育肥猪的出栏又可能对价格造成压力,导致行业内外对其评价不一。

然而,二次育肥已从偶然行为转变为常态,规模日益扩大,参与者从散户、经纪人扩展到专业育肥团队和大型企业。这一变化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首先,非洲猪瘟后,国内养猪环境复杂,疾病频发,大猪因其较强的抗病能力,成为疫后养殖的首选。其次,猪价波动频繁,养殖户需要更灵活的出栏策略,二育因周期短、易预测行情,成为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再者,规模化养殖的提升,使得大肥猪市场出现缺口,二次育肥正好填补这一空白。最后,过剩的养殖产能为二育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场地资源。

如今,二次育肥呈现出新的特点,养殖户更加灵活,不再固守特定体重的出栏标准,甚至有的只养一周就出栏,赚取短期差价。尽管短期可能加剧价格波动,但从长期看,二育有助于平抑季节性价格波动。

山东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经历了非瘟和疫情的洗礼后,逐渐形成"专业育肥"的模式。许多自繁自养的猪场转向短线操作,包括二次育肥。山东的放养/专业育肥规模显著,育肥猪场数量众多,出栏规模可达千万头。这种专业化育肥模式,被认为是养猪产业向更高效、规范发展的必经阶段,类似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

总之,"专业育肥"正在成为中国养猪业的新趋势,预示着行业模式的深刻转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